首页 > 探索教育 > 另类学习方式──体验学习 PART-1

另类学习方式──体验学习 PART-1

另类学习方式──体验学习

国立体育学院休闲产业经营学系 谢智谋博士
一、 前言

近几年来,国内引进美国 Project Adventure及 High Five5公司之活动,应用于学校教学、社团活动、营队及公司教育训练,在大家口耳相传、耳濡目染之下,俨然成为教育的另一种风潮。但是因为每位引导者对 活动的认知及所接受的训练之不同,造成学习成效差异悬殊;有的将他当为一种大地游戏或团康活动,有的将之当童军训练,甚至有的只是当成一种活动串场的游 戏。好一点则是将之视为一种教育活动,但因缺乏引导者训练,使活动中有意义之经验成为一种情感经验或是一种回忆,颇为可惜。再好一点的是,引导者的能将活 动之具体经验,透过反思内省及团体分享,产生新概念与新学习,然而却无法将此学习做一种迁移及转化,产生学习的一种限制。笔者十二年前在美国印第安那大学 主修体验与户外教育,并在该校Bradford Woods 户外教育中心担任营队督导,五年前返国后以体验学习之教育方法应用于大学、研究所课程及户外营队活动,经过质与量研究评估,结果发现学生学习成效显着进 步,有异于传统讲授式,以老师为主导之教学。深知体验学习是未来台湾教育的另一种方法,而且也是培养具社会责任、现代公民及健康生活的一种重要教育方式, 笔者提出个人之见解及经验,以釐清一些体验学习之观念。

二、 体验学习(Experiential Learning)
体验学习 系指一个人直接透过体验而建构知识、获得技能和提升自我价值的歷程(AEE,1995)。拉丁文“experientia”之词意是“经歷(to go through)”,是我们所谓体验(experience)一词的来源,而根据在中古英文及法文的由来则是表“实验(experiment)”之意,以 现代的语言表达就是“体验一项实验”,由此我们与环境的接触都称为一项实验,因为我们始终无法肯定地知道或精确地预测我们採取的行动会得到什么结果。我们 想要从“实验”中获得什么,端视我们对实验因子的瞭解多寡而定。依据Sarason(1984)所述,“你不是靠做中学…而是以思考—行动—思考—行动的 模式学习…而关于「做」这件事,例如体验,有时候不涉及头脑活动。”内省可以用来分析我们的实验与生活,找出两者的连结模式。根据Caine and Caine (1991)指出,我们长期忽视了“从体验中学习(learn from experience)”所包含之丰富意义;反思内省才是开启其中蕴藏意义的最佳途径(谢智谋、王怡婷译,2003)。
藉由体验学习之方法提供有 目的性之主动学习机会,透过真实之情境,经由个人及团队互动学习来增强个人成长与组织之互动运作及应变能力。主动学习系指学习者身、心、灵的全人参与具有 智力、情感、社交、身体及灵性的探索及挑战活动。而另一部份需由活动参与中之反思内省及分享;就学习理论,20%的学习是从听而来,50%是从眼见而 来,80%是从亲自参与而来。因此反思内省在体验学习中诚为重要之关键。透过内省与分享,并经由经验之转化,使得学习效果增加与持续。
综合以上所 言,体验学习就学习模式的定义是,开始于体验、之后内省、讨论、分析、及体验评估。此前提是由于我们很难从体验来学习,除非处理我们的体验,从中撷取符合 自己方向、目标、理想、志向和期望的意义,藉此过程,新观点、新发现和新认识在这过程中也因而产生。过程中之反思及分享,许多思考片段得以拼装组合,而体 验所形成之意义会与其它相关经验作连结。然后,透过思考、觉察、归类、分析、搜寻经验的过程,再被概念化、同化、整合成个人处世之建构系统。
就此 定义,杜威所言之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便须修正为透过参与实践中之反思及分享来学习 (Learning from reflection on doing),而Kraft & Sakofs (1985)认为体验学习的过程必须包含下列要素:
1.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是参与者而非旁观者。
2. 学习活动中个人动机需予以激发,以表现主动学习、参与和责任感。
3. 学习活动以自然的结果方式呈现给学习者,所以是真实有意义的。
4. 学习者的反思内省(Reflection)是学习过程的关键要素。
5. 情绪变化与学员及其隶属群体之目前及未来皆有关联。
因此体验学习便不再以教师为教学中心,学生才是教学之主体。教师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扮演所谓助产士 (Midwife)的角色,透过教师引导之过程,使学生透过反思内省及批判,习得新的知识及概念,并内化于自我中。

三、体验学习圈(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
体验学习圈是将体验学习理论的实际应用,所以了解体验学习圈对活动的规划或是活动体验的引导是有助益的。
虽然经验学习的理念来自于杜威,但体验学习圈却因为研究学者和研究方向的不同,而有非常多种,但是最具代表性,也最被普遍应用的是Kolb(1984)的四阶段学习圈,是由体验、反应、归纳及应用与实施再回到体验组成的体验学习圈模式(图1):
(一)体验阶段(Experiencing)
体验学习是以活动(activity)来促进参与者利用自身的能力、团队的分工合作、人际沟通、领导与被领导、面对挑战或压力的问题解决等歷程,有逻辑性且有方法的循序渐进达到活动的设定目标,并学习到有价值的乐趣。
(二)反思内省阶段(Reflecting)
参 与者比较过去的活动和经验,并与团队讨论达成目标的方法,确认团队的分工细节,活动时间的考量,以发展出突破规则的限制与创新的想法。所以,参与者在活动 体验的过程中,可以藉由省思与检视问题产生的核心所在,对活动的感觉、所看、所闻、所听,并寻求连结过去经验来得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归纳阶段(Generalizing)
将思考的想法与经验作归纳与连结,形成概念以作为解决问题的最佳应用,是此阶段的重点。藉由归纳可以得知,面对新的环境,归纳吸收个人或他人的经验,有助于个人或团队迅速地对新的情境与挑战建立适应及作出反应。
(四)应用阶段(Applying)
体验学习的成效,即是个人能够应用参与活动的经验,把所学习到的知能去推理到外在世界;这个阶段着重在将这些活动经验应用到正确的情境,并将体验学习的经验,实际施行或作有意义的应用到个人的日常生活当中。


这 四个阶段是连续的,且随时有可能发生,也就是任何一个经验产生不但是连续的,它也会影响未来的某一个经验。每个阶段并不也只有单一的方向,因为环境、学习 者之间、教师或引领者、设施及装备彼此之间不断的互动,并产生连续性之交互作用,因此如何在这多变的学习环境中,使用合适活动设计,运用合宜的内省及分享 方式,便成为体验教学成效之重要之因素。